5月24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日,國家公園管理局函復四川省人民政府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原則同意兩省共同開展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原則同意創建方案。國家公園管理局將會同四川、甘肅兩省建立協調推進機制,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共同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這意味著若爾蓋國家公園納入了國家公園整體布局,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準生證”。 若爾蓋濕地一景。(省林草局供圖) 若爾蓋濕地是全國三大濕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若爾蓋縣、紅原縣、阿壩縣、松潘縣,以及甘肅的瑪曲縣、碌曲縣的部分區域,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蓄水總量近100億立方米,為黃河上游提供約30%水量。為切實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四川于2019年9月提出并開始推動創建“若爾蓋濕地國家公園”。 曾經的若爾蓋地區處處草密水豐,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多種原因導致濕地大量退化。 近年來,若爾蓋地區實施了系列生態修復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還需要從更高層面、更廣范圍加強對當地生態的修復保護,推動地方發展。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是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履行國際濕地公約、保護高海拔地區濕地生態系統、維持黃河上游地區生態安全、構建我國青藏高原東部重要的生態屏障、傳承歷史和特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兩年多來,四川加快推進各項創建工作,設立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專班,召開專家會議論證相關工作報告,攜手甘肅共同推進創建工作,直至創建方案獲批。 目前,川甘兩省已完成若爾蓋國家公園范圍論證、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四川將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健全監測監管體系,加強宣傳普及等工作,努力推動若爾蓋國家公園盡早設立。 揭秘 若爾蓋國家公園,從設想到方案獲批的32個月 近日,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方案獲批,創建工作邁入新階段。 從2019年9月提出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到現在,32個月過去了。這段歷程里,若爾蓋國家公園從四川一省創建,轉變為攜手甘肅共同創建,再到如今上升到國家層面。 抓住一個“早”字 提前制定申報要件,盡早爭取國家批復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一項重大戰略。2019年9月,四川提出并積極推動創建若爾蓋濕地國家公園。2020年1月,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啟動創建若爾蓋濕地國家公園”。 “最初擬定的名字是‘若爾蓋濕地國家公園’,后來調整為‘若爾蓋國家公園’!痹魻柹w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專班成員鄢武先說,經多輪專家論證,刪掉了公園名字中的“濕地”二字,讓其內涵與外延不僅僅局限在濕地資源保護層面,創建工作格局得到躍升。 若爾蓋濕地一景。(省林草局供圖) 一般來說,國家公園的申報,先是創建方案獲批,然后再報送申報要件(即被稱為“一方案兩報告”的科學考察與符合性認定報告、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和設立方案),然后再正式設立國家公園。不過,此次若爾蓋國家公園在創建方案上報前,就已上報了“一方案兩報告”。 工作推進為何能這么快?“因為我們抓住了一個‘早’字!彼拇ㄊ×植菥窒嚓P負責人說,2020年5月,省林草局就啟動并開展了“一方案兩報告”前期工作,組織省林科院牽頭,會同國家公園管理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等組成專業團隊,依據國家公園設立規范,進行科學考察和調查研究,編制形成初稿。 2021年初,依據國家相關規劃中關于“川甘共建”要求,我省及時調整創建思路。同時,成立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推進專班,進一步補充外業調查,完善“一方案兩報告”。 若爾蓋濕地一景。(省林草局供圖) 在此期間,省林草局先后組織召開專題研究會30余次,對接國家公園管理局和甘肅省6次,與省級相關部門、阿壩州座談14次,書面征求意見建議3次,開展專家咨詢3次。我省參照重大行政決策出臺程序的有關規定,開展了合法性審查、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工作,根據反饋意見修改完善,形成“一方案兩報告”送審稿。 根據國家公園申報程序要求,2021年9月初,省林草局將“一方案兩報告”呈報省政府;當年9月下旬,省政府責成司法廳完成了“一方案兩報告”的合法性審查,省政府常務會于當年10月審議后報送國家公園管理局。 “一方案兩報告”報得早的好處,不僅在于為及時調整其中內容爭取了充分的時間、空間,還為若爾蓋國家公園后續建設工作打下了基礎,便于及時組織專家對照這些要件進行實地考察和技術性審查,推動若爾蓋國家公園早日設立。 若爾蓋濕地一景。(省林草局供圖) 突出一個“治”字 推動創建的同時,草原濕地生態修復治理先行 5月23日下午,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和幾位同事在花湖周邊數鳥,這是保護區自今年3月以來開展的第三次鳥類調查!拔覀兤綍r下鄉,也給牧民講若爾蓋國家公園的情況,讓大家一起參與到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來,因為建國家公園就是要鼓勵做這些事! 除了科研,保護區內及周邊,濕地生態修復、草原鼠害治理、沙漠化治理等工程,一直在加緊實施。我省在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的同時,草原濕地生態修復治理先行。 若爾蓋濕地中的黑頸鶴。(省林草局供圖) 根據國家公園管理局函復要求,在接下來的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中,我省將全面開展本底調查,科學確定邊界范圍和管控分區,推進體制機制建設,有序調處矛盾沖突,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健全監測監管體系,加強宣傳普及,凝聚社會共識。 據了解,若爾蓋國家公園的建設,將按照“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量發展”原則進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換言之,就是要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維護好生物多樣性、管理好國家公園的同時,推動好產業轉型,具體包括高質量推動保護教育、社區發展、特色小鎮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等。 若爾蓋濕地一景。(省林草局供圖) 在歷次專家座談會上,如何推動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特許經營開展等,都是焦點議題。據悉,在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中,我省將遵循點線面結合,促進生態旅游、自然教育、生態畜牧等產業轉型和提質增效,扶持創辦農民合作社,打造社區生態產品和服務銷售公共服務平臺,做響若爾蓋國家公園品牌。 按照“國際化視野、精品化標準”“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創建要求,未來,我省將以高分衛星遙感影像為基礎,利用無人機高清成像技術,啟動三維模型構建,對公園規劃進行立體實景數字化展示。 (編輯: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