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rnpp1"><span id="rnpp1"></span></listing> <cite id="rnpp1"><span id="rnpp1"></span></cite>
      <p id="rnpp1"></p>

      <track id="rnpp1"><span id="rnpp1"><progress id="rnpp1"></progress></span></track>
        <delect id="rnpp1"><listing id="rnpp1"><output id="rnpp1"></output></listing></delect>

        <noframes id="rnpp1">

              首頁 資訊 水務 大氣 固廢 綠色發展 自然資源 人物 環保展會 企業 環保會客廳 國際資訊 政策 NGO

              清潔能源

              旗下欄目: 循環經濟 清潔能源 綠色金融

              俄烏沖突對能源格局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分析

              來源: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作者:孫源希 人氣: 發布時間:2022-09-21 11:11:46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局勢的驟然升級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能源危機問題,使得對俄羅斯有極大能源需求的歐洲國家在短期內“處境艱難”。本文將簡單介紹俄羅斯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就其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闡述,并從應對氣候變化的角度給出展望和建議。

               一、俄羅斯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從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的儲量、產量和出口量來看,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生產和出口國家,在全球能源市場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儲量來看,根據2022年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可知,截止2020年底,俄羅斯擁有石油儲量1078億桶(148億噸),約占全球總儲量的6.2%;擁有天然氣37.4兆立方米,約占全球總儲量的19.9%,是全世界擁有最大天然氣儲量的國家;擁有煤礦1621.66億噸,約占全球總儲量的15.1%,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煤礦儲量大國。從產量來看,俄羅斯2021年全年石油總產量5.364億噸,僅次于美國的7.111噸的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12.7%;盡管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最大天然氣儲量的國家,但其2021年天然氣產量是7017億立方米,比世界第一產量美國少了2000多億立方米,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7.4%;煤礦產量4.337億噸,僅占當年世界總產量的5.3%。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美國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的能源儲量和產量比起俄羅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比起儲量和產量,出口量更能體現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2021年,俄羅斯出口石油約為2.636億噸,天然氣約為2413億立方米,分別占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總出口量的12.8%和19.8%。從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流向來看,歐洲國家和中國對于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程度較高,尤其是歐洲。俄羅斯2021年總出口的2.636億噸石油有1.387億噸進入歐洲,0.796億噸進入中國,僅這兩部分就占了出口總量的82.8%。具體來看,歐洲從俄羅斯一國進口的石油量占其當年總進口量的29.7%,是第一大進口量,且兩倍于第二大進口量;然而,中國從不同國家進口的石油量比較均衡,其中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僅占總進口量的15.1%。從天然氣的進口量更加能看出,歐洲對于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程度——2021年,歐洲從俄羅斯進口了174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和1670億立方米管道天然氣,約占俄羅斯當年總出口量的76.4%。美國擁有著不遜色于俄羅斯的能源儲量和產量,其出口量同樣可觀——2021年全年出口了1.385億噸石油和1793億立方米天然氣,主要流向了歐洲、亞洲等地區。

              二、俄烏沖突對于能源格局的影響

              考慮到俄羅斯擁有的能源儲量以及其他國家每年都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現實情況,俄烏沖突將會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一系列影響,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價格的波動、能源格局的改變、碳市場的波動等。

              (一)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受阻引發能源危機,世界能源格局或將重構

              由下圖可知,因為俄烏沖突升級,油價在2月以后持續走高,3、4月份經歷了劇烈的波動,從6月以后呈現穩步下降的趨勢。

              1.jpg

              圖1:2022年WTI原油期貨價格和Brent原油期貨價格對比

              受俄烏局勢影響,俄羅斯石油出口量大跌。2022年2月,隨著俄羅斯宣布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和能源制裁。3月8日,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了一項禁止俄羅斯的石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進口到美國的行政命令,并宣布對于俄羅斯新的能源投資行為的禁止,當日WTI期貨油價上漲至123.7美元;4月6日,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特拉斯宣布將在2022年底全面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和石油,同時盡快結束天然氣的進口;4月8日,歐盟首次宣布對于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的制裁——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煤炭和其他固體化石燃料,到6月3日,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幾天后WTI期貨油價迎來了繼3月8日后的次高點(122.11美元)。從俄羅斯2021年的石油出口構成來看,僅僅美國和歐洲就占據了過半的出口量(56.4%),上述制裁措施的推行使得俄羅斯石油出口渠道變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量。其國內企業面對市場需求下降的趨勢也會逐步調整生產,減少產量,從而世界范圍內的石油總體產量會面臨下降的趨勢?紤]到俄羅斯每年的石油產量將近占據世界總產量的13%左右,俄羅斯石油供給的減少對于市場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沖擊,恐慌情緒蔓延刺激油價不受控制地上漲也在情理之中。后期,隨著各國宣布釋放石油儲備量以應對能源缺口問題,市場情緒逐漸穩定,石油價格回調。

              無獨有偶,天然氣的價格同樣經歷了短期的巨大波動,但后期仍舊保持上升趨勢。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儲量,同時穩定地在全球總產量中貢獻17%左右的比例;在如此龐大的體量中,有超過7成的出口流向了歐洲。比起其他國家和地區,歐洲對于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依存度相當高,因而造成了天然氣價格的高敏感度,“牽一發而動全身”,從這個角度講,歐洲天然氣價格受俄烏沖突以及雙方博弈而產生波動是必然的。俄烏沖突升級以后,歐盟“站隊”美國,宣布了一系列針對俄羅斯的經濟、能源制裁政策,包括禁止進口石油、煤炭等。針對歐盟的“連連出招”,俄羅斯也不甘示弱,從天然氣供應入手以應對其猛烈的“攻勢”——6月15日,由于西門子能源推遲交付項目所需設備,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宣布將會將“北溪1號”的天然氣運輸量降至原先的40%左右;7月25日,Gazprom宣布維修另一臺引擎,因此“北溪1號”天然氣運輸量會降低至原先的20%左右;9月15日,Gazprom宣布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將會徹底關!氨毕1號”,停止輸氣。因此,6月以后歐洲天然氣價格一路走高,盡管8月底有所回調,但隨著“北溪1號”的徹底關停,預計未來價格仍舊會回升。

              2.jpg

              圖2:2022年歐洲天然氣價格走勢

              俄烏沖突引發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進行一系列能源制裁以及俄羅斯的反擊措施,在短期看以油氣價格的波動為主要表現,長期看可能會影響未來全球能源格局。

              對于美國來說,在能源方面制裁俄羅斯對其自身影響并不大。從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的儲量、產量和出口量來看,美國本身擁有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能源進口的需求量低,因此“禁止俄羅斯的石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進口”等制裁措施對其自身的影響較小。美國拉攏歐盟進入制裁俄羅斯的同一陣營,從表面上看是“同仇敵愾”,但其背后的真實目的很有可能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歐盟和美國的情況完全不同,每年的能源進口量可以反映出其對外的能源依賴程度較高,尤其是天然氣。若其拒絕進口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那么剩余可選擇范圍內的最大受益者毫無疑問就是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的對立能夠幫助美國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上多分好幾杯羹。但是,由于缺乏管道,美國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主要是液化天然氣,一方面其成本相對于管道天然氣更高,另一方面運輸受到船運力的限制。因此,盡管有美國這一備選在,但歐盟想要短期內完全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可能性趨近于零。

              對于俄羅斯來說,美國和歐盟在油氣出口方面的限制有可能會使其將目光投向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2021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0.796億噸石油、4.06億兆瓦時煤礦和138億立方米天然氣,分別占俄羅斯出口總量的30.2%、24.4%和5.7%。將能源出口的目光從歐洲轉向中國,穩定外部需求量,有利于緩解俄羅斯國內能源企業的經營壓力;同時,對于中國來說也得到了價格更經濟的進口能源的機會。

              (二)歐盟碳市場受到影響

              俄烏沖突爆發以后,歐洲碳價從2月23日(94.43歐)開始一路暴跌,于3月7號(57.72歐)跌至谷底,隨即立馬回升,但整體價格相較年初仍處于低位。理論上來說,能源價格上升導致企業排放成本變高,因此碳價和氣價是正相關關系。但俄烏沖突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一路走高的同時,帶來了碳價的短期驟降,其背后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受到局勢變化和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企業需要出售碳配額增加現金流,以應對生產經營方面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而當市場大量拋售碳配額、購買量不及出售量時,碳價的下跌無法避免;二是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劇烈增加同樣也給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成本,市場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悲觀預期會導致企業降低生產量,從而碳排放減少,碳價下跌。歐盟碳價的迅速回升除了有市場穩定儲備機制(Market Stability Reserve, MSR)存在的原因以外,還有能源方面的因素。歐洲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在短期內會導致歐洲各國增加煤炭能源使用量,以應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風險。煤炭使用量的增加會導致更多碳排放,從而碳價上漲。

              三、展望與建議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局勢仍舊很緊張。毫無疑問的是,俄烏沖突將會持續影響世界能源格局和應對氣候變化情況;诖,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展望:

              (一)歐洲“碳減排”之路阻力重重

              在2021年第26屆締約方會議上,各國就碳減排提出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NDC)目標,以期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凈零以及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的目標。然而,俄烏沖突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從而可能增加對于替代能源——煤炭的使用量。據路透社的消息稱,德國能源部門撤回了2035年的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并將其修改為逐步淘汰燃煤工廠后實現氣候目標,新的目標時間暫未明確。顯然,碳減排目標的延期意味著對煤炭能源的讓步;诿抗锩禾咳紵a生的二氧化碳遠高于每立方米天然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的現實情況,增加煤炭的使用量無疑會向大氣排放更多二氧化碳,阻礙碳減排目標的實現。

              (二)新能源領域或迎來發展機遇

              考慮到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危機的突發性,歐洲國家增加煤炭使用量來應對天然氣供應短缺問題是短時間內的無奈之舉。長期來看,這很有可能推動對外能源依賴度高的國家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力度,加速能源轉型進程從而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因此,能源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全球范圍內的新能源領域有積極作用。

              (三)中國應該構建完善的油氣儲備體系,加快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

              盡管比起歐洲,中國受到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危機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還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和歐洲一樣,我國每年也會從不同的國家進口大量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一方面,為了應對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造成能源短缺問題,我國要拓寬能源進口渠道,并及時儲備足量的油氣,建立政府、社會等多方參與的完善的油氣儲備體系;另一方面,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不僅可以幫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也能夠降低對外能源依賴可能會造成的風險。

              參考文獻

              BP (2022).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2, 71st edition. https://www.sgpjbg.com/baogao/89763.html

              The White House (2022). FACT SHEET: United States Bans Imports of Russian Oil, Liquefied Natural Gas, and Coal.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3/08/fact-sheet-united-states-bans-imports-of-russian-oil-liquefied-natural-gas-and-coal/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2). EU restrictive measures against Russia over Ukraine (since 2014).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olicies/sanctions/restrictive-measures-against-russia-over-ukraine/#economic

              Montel (2022). Nord Stream 1 flows to be cut to 40% of capacity – Gazprom. https://www.montelnews.com/news/1328404/nord-stream-1-flows-to-be-cut-to-40-of-capacity--gazprom

              BBC News (2022). Gazprom: Nord Stream 1 supply to EU to be cut further.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2291458

              Global News (2022). Russia’s Gazprom says offline Nord Stream 1 compressor now hazardous. https://globalnews.ca/news/9107288/russia-gazprom-nord-stream-1-compressor/

              Reuters (2022). Draft law shows Germany plans to revise key emissions target for energy sector.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draft-law-shows-germany-plans-revise-key-emissions-target-energy-sector-2022-07-05/

              作者:孫源希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指導:崔瑩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逍遙客)

              版權聲明:本網注明來源為“國際環保在線”的文字、圖片內容,版權均屬本站所有,如若轉載,請注明本文出處:http://m.76517.com.cn 。同時本網轉載內容僅為傳播資訊,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首頁 | 資訊 | 水務 | 大氣 | 固廢 | 綠色發展 | 自然資源 | 企業 | 環保展會 | 國際資訊

              電腦版 | 移動版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7-2019 國際環保在線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38624號-1

              国产AV好大好爽A片-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日韩制服中文第六页-思思99热女女精品免费观看

                  <listing id="rnpp1"><span id="rnpp1"></span></listing> <cite id="rnpp1"><span id="rnpp1"></span></cite>
                  <p id="rnpp1"></p>

                  <track id="rnpp1"><span id="rnpp1"><progress id="rnpp1"></progress></span></track>
                    <delect id="rnpp1"><listing id="rnpp1"><output id="rnpp1"></output></listing></delect>

                    <noframes id="rn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