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地面上有辦公樓、草坪,地下還埋著一個“超級工廠” “吃進”垃圾,經過一系列操作,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地下污水管網,垃圾變成“壓縮餅干”狀,由轉運車輛封閉運送至填埋場或發電廠,整個過程全部在地下操作完成——這就是位于華興街道南橋社區的全國首座2000噸全地埋垃圾壓縮轉運中心——武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目前該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在9月初開始試運行。 打造全國領先的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點 據了解,所謂全地下式垃圾壓縮中轉站,是垃圾收集車進站后在地下將垃圾倒在壓箱內,經專業設備壓縮濾液,同時進行污水、除臭處理,污水經反硝化、膜過濾后排入地下污水管網,臭氣經酸洗、堿洗等成套設備處理達標后排放至大氣,垃圾壓縮成塊后由配套轉運車輛封閉運送至填埋場或發電廠。整個過程全部在地下操作,噪音和異味已被處理,站外干凈整潔,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垃圾中轉方式。 “垃圾中轉站是重要的環衛基礎設施,其規劃建設和管理與城市環境衛生質量的好壞密切相關。武侯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項目不僅是對環衛設施的提檔升級,該項目的設計采用國內先進的處理工藝,注重各個功能分區,采用全數字化網絡監控和可視監控,將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全國領先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協調、教育的示范點,為全區城鄉環境提升起到重要作用!苯ㄔO單位成都武侯資本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陳華表示。 據介紹,武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建成投用后,將成為內含垃圾壓縮中轉站、污水檢測室、污水(滲濾液)處置中心、智慧指揮中心、固體污染物檢測室、環境治理科普教育中心等功能的城鄉環境一站式綜合體。 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 有機結合 “該項目占地約3.2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7.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一座日處理垃圾量2000噸的垃圾壓縮中轉站、日處理污水量300噸的污水處理中心、污水檢測和固體污染物檢測室、數字化城管、數字化環衛作業、數字化綜合調度等大數據指揮調度中心以及綜合配套用房的土建、安裝、裝飾工程;設施設備、附屬配套、室外總平及景觀綠化等工程!背薪▎挝恢袊逡奔瘓F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走進武侯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只見地面上有辦公樓、草坪,完全看不出地下竟“暗藏玄機”,埋著一個“超級工廠”。 地面上的兩棟建筑,一棟為垃圾壓縮中轉站,一棟為辦公樓。其中,垃圾壓縮站采用全地埋式的建筑形式,地下兩層,局部有夾層,其基坑深15米,相當于5層的深度!芭c傳統垃圾壓縮中轉站不一樣的地方是,項目壓縮中心巧妙運用地下空間,采用全地埋的建筑形式,上部形成坡地城市公園,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項目建成后能極大地提升成都市垃圾中轉處置能力;花園式、開放式的設計能極好地改善區域環境條件,改變人們對傳統垃圾站的認知!痹撠撠熑苏f。 把修橋的方法 用到了修建地下工廠 作為全國首座2000噸全地埋垃圾壓縮轉運中心,其建設過程也是非常不易的。 “為了保證項目建設結構功能的質量和安全,面對全地埋式大跨度、大截面的挑戰,甚至把修橋的方法用到了修建地下工廠!敝袊逡奔瘓F項目負責人潘貞君向記者介紹道。 施工前的自主深化設計,計算是第一步。為了得出最準確的數值,項目團隊反復進行數據核算!巴度胧褂煤,每天有上百輛垃圾車來回行駛,對梁、板的承重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計算結果容不得任何差錯!迸素懢f,大家仔細、仔細、再仔細,在數值算出后,接著就是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項目團隊根據結構詳圖進行BIM建模,通過建模印證了技術的可操作性。 目前,整個項目的建設已基本完成,預計將在9月初開始試運行。屆時,這個全國首座2000噸全地埋垃圾壓縮轉運中心,就將“正式上崗”為市民提供服務。 (編輯:逍遙客) |